水生植物
技术干货 | 人工浮岛中,常用39种挺水植物净化能力对比
来源:     阅读:4838
iWater官方
发布于 2022-05-19 23:54
查看主页

人工浮岛技术是将大型水生植物引入水面上生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植物根部被摄入植物体内,得以贮存和利用,同时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并促进水中其它水生生物的代谢。当收获植物的时候,水中的营养物质就被移出水体。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扰动小、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浮岛所用的植物一般为多年生草本,固定于人工浮岛后将通过无性繁殖增加生物量。理论上根据浮岛的承重力来计算,1m2浮岛上可生长约3~5 kg的植物。挺水植物一般在5~10月份为生长高峰期,如在5月下水,可在8月和11月收割2茬。

以杭州地区常用的39种多年生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 测定植物地上部氮、 磷含量及其生物量;同时,将39种挺水植物固定于人工浮岛,培育一段时间后收割,重新测定地上部分相应氮磷含量等指标,估算各种植物对氮、磷的移除能力。

从结果可知,对磷的吸收能力最强的为慈姑,去除能力达30.49 g/(m2·a),对磷的移除能力较强的前10种植物分别为(从大到小排列):慈姑、窄叶泽泻、泽苔、大慈姑、千屈菜、泽泻、花叶香蒲、野芋、水生美人蕉、野茭白

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的为泽苔,去除能力达101.16 g/(m2·a),对氮的移除能力较强的前10种植物分别为(从大到小排列):泽苔、紫芋、水生美人蕉、野芋、灯心草、千屈菜、海寿花、慈姑、香蒲、花叶香蒲


 表  常用39种人工浮岛植物去除水中N、P能力大小排序

640 (6).jpg

野茭白、再力花、芦竹、水葱等因其植株生物量大,地上部对氮、磷的移除能力较强,但是作为植物浮床上种植的植物,过高的地上部容易倒伏。在实际中应用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地上部株高、观赏价值、氮、磷移除量等因素。

某些植物种植当年生长正常,但由于长期淹水导致其地下茎部腐烂,将年无法正常生长,如水生美人蕉和千屈菜。此外,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其它水生生物的扰动等因素。因此,在河道湖泊中应用时,需要进行小面积的试种,方可最后确定植物种类。


免责声明:本文由水生态环保网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学习交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生态环保网立场或证实其内容有效性。 水生植物
悄悄报个药学硕士,然后惊艳那些看不起你的人!
广告
相关推荐
河道清淤疏浚技术应用,常见的河道清淤技术有哪几种?
水生态修复中常用22种水生植物Excel表格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传统农业面源污染处理4大技术
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有哪3个关键?

首页

分类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