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分,在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东升村黄屋小组,蓝天白云之下,清澈的鱼塘倒映着两旁古朴的村居,绿树随风摇曳,干净的农家小院里,各种蔬果飘香、花朵竞相绽放。村道干净整洁,小水沟里是涓涓清流……一派自然闲适的绿美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在惠州市,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积极推进,类似的景象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一幅充满乡愁乡韵、乡土乡情的田园诗意画卷在惠州大地徐徐展开。
上下联动高位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明显
惠州全市共有自然村9957个,截至目前,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自然村有8758个,污水处理能力约9.5万吨/日,受益群众超3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87.96%。
“惠州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放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黄勇祥介绍说,惠州市今年成立了由惠州市委书记刘吉、市长温金荣分别担任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内设乡村振兴专班,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集中攻坚。专班实行每周调度、每周例会研究制度,对专项工作开展较慢、成效不理想的县(区)进行通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实施。
今年8月,惠州市委书记刘吉批示要充分依托市领导挂钩联系工作制度,市、县挂点领导对所联系的镇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一一检查,结合农村环境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一体推进,全面落实好广东省的指示要求。目前,市领导均深入挂点镇村,实地督促指导、解决问题。
此外,惠州市人大、市政协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民生实事持续督导推进,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专项调研;市纪委监委、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密切关注,持续跟踪、督导问效;各级各部门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上下联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我们在制度保障上突出精准施策,解决过去‘建而不用、建而少用’的问题。”黄勇祥说,惠州按照“分区管控、差异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细化每个自然村的治理模式和工程清单,实行清单式精准管理;在指导监督方面,不断建立健全运维监管机制,出台了《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工艺选型指引(试行)》《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南(试行)》《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指南(试行)》《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推动各县(区)建立由专业运维单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管护机制。在今年5月初召开的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上,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行的分区管控、差异化管理工作思路,以及出台的设备选型、建设和运维管理技术指南指引等工作措施,得到上级相关生态环境部门的充分肯定。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每一位村民息息相关,惠州市推动农村污水治理从“政府事”变成“全民事”,推行民生实事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开展治理成效评估,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治理工作是否完成的重要考量指标。同时,在污水治理设施标识牌上标示监督电话,群众如发现设施有运行不正常的情况可直接拨打监督电话进行举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共管局面。
紧盯建管和运维,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取得实效
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石圳村,村民的生活污水流入生态塘,生态浮岛上的花卉绿植轻轻摇曳,四周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纳污池,垃圾满池,气味难闻。”附近居民告诉笔者,“以前村里的污水都是到处流,没有规划,景观不雅而且滋生蚊虫。现在通过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污水都接到塘里来治理。经过整治之后,鱼塘的臭味消失了,加上绿化种植,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大家都非常高兴。”
类似石圳村的变化,在仲恺高新区的许多村庄都在上演。绿美乡村的变化背后,离不开仲恺区精准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攻坚行动。
“管网建设、运维管理,是仲恺高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两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仲恺分局党组书记张敏介绍,从2022年2月起,仲恺高新区就精准核查出每个自然村每户污水纳管情况、村内管网现状、村庄排水现状等,同步运用无人机对每个村周边水体进行航拍,形成“一村一图”,图中可看到现状管网、居民雨污分流改造及纳污现状、污水排放现状,为制定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仲恺分局制定‘一村一策’模板,各镇(街道)按照‘一村一图’要求,结合工程预测,周密制定针对性、可操作的治理方案。”仲恺分局监督科科长张圣国介绍说,仲恺分局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提交的方案进行审核,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设计更加优化与切合实际。同时,严把建设过程中的材料关、施工关,不定期到现场跟踪指导。完成整治的村庄,每户须在管网接户情况自主核查表上签字,确认完成污水纳管,切实做到污水应收尽收。
“每天,我们的运维人员都要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和巡查维护,包括确认机器是否正常运转、登记水量、测量水质、勘察周边环境等,实时拍照上传系统。”运维公司负责人陈荣骏说道,仲恺高新区在惠州市率先推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系统,对每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实行“设施一日一巡、出水一日一测、台账一日一记”的专业化、常态化运维管理机制,“人员只有到设施附近,才能够打卡,照片必须实时拍摄上传,确保每次运维都真实可靠。”
同时,仲恺高新区落实区镇村三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实行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每日自行监测和每月监督监测、运维管理季度一考、运维成效年终一评等工作制度,通过运用“互联网+人工巡查监测”等方式,对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确保了全区7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和出水达标率。
区政府统筹推进,助力农村污水治理走上快车道
在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下围村长湖沥边上,一座绿色小房子静静伫立,村里的生活污水经过这座小房子处理之后,化作清澈的水流注入长湖沥。
“这是村里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这里的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太远,而长湖沥又是东江一级支流,所以我们使用出水标准比较高的一体化设施来处理。”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环科所负责人张海东说道,惠城区自2016年起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全区1233个自然村中有995个已完成治理,基本消除了村庄污水横流现象。
据张海东介绍,目前,惠城区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中,平均单座设施可覆盖3个自然村,减少了处理设施数量,节约了运维费用,为后续管理提供了便利。
在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邓屋小组,7户村民的屋前屋后,有污水产生的地方都接上了管网,这些污水进入农污资源罐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变为水肥,可供村民浇灌蔬菜或果林,实现资源化利用。“结合惠城区村庄特点,我们提出以利用为主、消纳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了53个自然村的资源化利用治理项目。”张海东说,资源化利用项目平均每个村庄投入仅25万元,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比较可观。
“惠城区对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系统谋划。”惠城分局副局长朱慧告诉笔者,惠城区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上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治理、统一运维,资金统筹、规划编制、治理模式、治理时序等,都是由区政府统一规划,镇街只需要协助选好地点和协调治理工作中的村民关系,大大减轻了基层压力,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笔者了解到,惠城区通过依托PPP项目、打包申请专项债和省级涉农资金等方式落实治理资金,总计投入约15.7亿元。为保证治理工作的科学性,惠城区还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制定多个技术方案,科学指导工程建设,规范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型、工程验收、运维费用测算等重点环节技术要点。在运维管理上,实施污水处理设施由区属国企统一运维,运维资金由区财政统筹安排,实行“按效付费”,有效保证了设施稳定运行。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城分局局长黎文威表示,随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运营,惠城区重要河涌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正逐渐形成,为惠城区乡村生态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