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北京市海淀区作为首都经济强区、文教科技强区,应首当其冲、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建设美丽海淀的政治责任,以构建高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抓手,着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人在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挂职期间对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开展了调研,梳理了海淀区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进一步适应新征程美丽海淀建设的建议。
海淀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经验
海淀区作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成为全国GDP超万亿元的行政区之一。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海淀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空气质量连续8年保持中心城区最优,全区实现无煤化,森林覆盖率居北京市城六区之首。成绩的背后主要有以下经验和亮点。
一是以机制创新为引领,把系统性保护落到实处。2019年6月,海淀区组建了由区委书记挂帅,区委副书记及副区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和专项小组的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为高位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2021年,海淀区在北京市城六区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以创促建加强顶层谋划,组织编制“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规划。以党内法规形式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持续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格局,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牢牢守住“三山五园”生态保护整体格局。在全市首批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65.7,连续多年保持中心城区最优。
二是以“城市大脑”为保障,把智慧环保落到实处。海淀区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托“城市大脑”构建了生态环境感知网,形成“城市大脑+空气”、“城市大脑+水”等管理系统,推动大气、水环境数据与平台其他要素数据共享。搭建运行餐饮油烟在线监测、黑烟抓拍、渣土车治理、智慧工地、机动车尾气监控等,构建“电力+双碳”科技治污平台,助力提升精准治污降碳水平。在全国首次利用芯视界量子点光谱监测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反馈。
三是以接诉即办为抓手,把环保为民落到实处。接诉即办是北京市在推进“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制度创新中的一项改革举措。海淀生态环境局在基层实践中用好接诉即办这把解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纾民怨、解民忧、暖民心。建立领导班子“业务和包片相结合、条块协同推进”的机制,班子成员到一线与群众沟通交流,找准案件堵点痛点逐个击破。局领导结合业务工作主动到包片街镇走访调研,提前了解需求、加强形势研判,化接诉即办为“未诉先办”。紧盯餐饮油烟扰民重点问题,健全“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调度机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一盯到底。针对噪声投诉,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每月一题”噪声扰民问题治理进展和专班工作情况,认真复盘总结,创新思路和方法,力求通过办好“一件小事”,解决“一类难事”。
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体系的建议
海淀区在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体系方面还面临新的挑战,建议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继续完善高位统筹、协同发力的治理模式。充分依托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继续强化党委对生态环境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总体谋划和统筹推进,有效发挥其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探索实践创新、系统性保护和协同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职责的认识和水平,形成部门合力。继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以创促建不断推动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提档升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励企业不断提升绿色生产、减污降碳的技术水平,落实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中的主体责任。不断创新惠企服务的方式,立足高效为企业解决环境保护实际问题,形成品牌和机制。发挥海淀区教育强区的优势,充分调动高校专家等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开展志愿者入社区、宣传员入企入校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全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智慧监管的治理水平。对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淀目标,构建美丽海淀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充分利用“城市大脑”和中关村科技园的平台优势,以科技赋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一套“横向联通、纵向贯通、锁定精准、响应有效”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智”理体系。将最新的区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细化成果和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提出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平台,并保持与规划和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的动态衔接,持续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支撑。组织针对海淀区重点噪声源污染情况、特点和成因等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噪声问题提出管控对策,绘制噪声污染源管理“一张图”,统筹纳入城市大脑平台,为解决好噪声问题提供支撑。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的优势,支持园区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引导园区企业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三是锤炼铸就政治强、本领高、敢担当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创新人才干部交流机制、拓宽交流的范围和方式,特别是加大国家、省级生态环境系统干部与区政府综合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行业部门、街道(镇)政府的交流力度,以干代学、以学促干,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现场帮扶指导。对部分采取外聘网格员、巡查员等方式辅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街镇应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基层环保工作者加大宣传和奖励,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