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十年洱海水生态治理路 绘就人水和谐生态画卷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作者:张燕
  • 时间:2022-10-17 10:01
  • 阅读:2316

冰清玉洁着薄纱,一湖静水一湖花。盛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连片海菜花再次盛开于清澈的洱海湖面。由于对水质要求极高,海菜花又被称为“水质风向标”。水清花盛,水污花败。当地人说,在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里,只有最清澈的湖水才能留住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洱海曾经也出现过大面积海菜花,但随着洱海水质经历了从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海菜花逐渐难觅踪迹。如今,海菜花的成片出现正是大理洱海近几年推进生态修复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日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道。他表示,十年来,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如今,老百姓身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越来越多,“掩鼻而过、闭窗而眠、背水而居”已然变为“亲水乐水、开窗赏景、向水而生”。

073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牢记嘱托,守护玉洱银苍

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的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也是大理人的“母亲湖”。20世纪80年代,洱海水质较好。但随着洱海流域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洱海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演变,水质急剧下降。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洱海几次暴发全湖性蓝藻,水质急剧下降,保护洱海迫在眉睫。2015年,大理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

7年来,大理州紧密结合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实际,坚持全民治湖、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和绿色发展,科学规划并实施了截污治污、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等“六大工程”,强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八大攻坚战”。通过不懈努力,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20年、2021年,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今年1至6月,洱海全湖透明度均值约2.7米,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由于洱海水质改善,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水质透明度大幅度上升,海菜花自然恢复,成片蓬发,这也标志着洱海治理在我国的大型湖泊综合治理事业中率先进入了“湖泊生态恢复阶段”。

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是世界难题,更何况洱海处在人口稠密区,沿湖分布着大量的民宅、农地以及客栈,流域内还分布着数十条河流。曾经依靠洱海发展起来的渔业、大蒜种植业、民宿旅游业,同样为洱海治理带来了生态压力和挑战。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洱海污染问题,大理州展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探索出一套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模式。将洱海保护治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实施全系统生态保护、全流域生态建设;重新编制了大理州、大理市洱海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把大理市城乡开发边界面积从188平方公里调减到14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总数从105万人调减到86万人。停止开发洱海东部片区,把规划开发面积从140平方公里压减到9.6平方公里;对沿湖15米范围内的1806户7270人实施生态搬迁,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人退湖进”的历史转变。

此外,大理州还在洱海流域建成了19座污水处理厂、466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4.9万个化粪池,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自2018年6月闭合运行以来,目前已累计收集处理污水2.6亿吨。

洱海的水质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高,大理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

从水里看向岸上,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成为洱海保护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廊道”。湿地、森林、传统村落如一颗颗宝石般散布在这条生态廊道上,成为大理新的网红打卡点。

在叫停大蒜种植、搬走养殖场和关停洱海流域非煤矿山、水泥厂等企业后,洱海边的绿色生态种植如今已达到30万亩。有机肥替代了过去的牛粪堆肥,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减。蓝天绿水、草长莺飞,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沿着绿色发展之路一路向前,大理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环境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云南省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

074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020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久久为功,守护绿水长流

不只苍山洱海,一幅令人欣喜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正在中国大地徐徐铺展。

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一度污染严重,水质长期维持在劣Ⅴ类。2018年以来,河北省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到去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开始在这里安家育种,多年绝迹的鳑鲏鱼也再次回流,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

在我国西南部,贵阳人民“母亲河”南明河因每天排入近45万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质污化严重,丧失自然净化能力,成为无人愿意亲近的“臭水河”。2012年,贵阳市再次启动南明河治理系统工程,坚持全流域统筹,原本分布在沿岸的200多家污染企业逐渐从地图上消失。如今,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南明河畔再现了“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景。

十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速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逐个打响,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开。从大江大河到小沟小汊,从饮用水水源地到湖泊湿地,我国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制定修订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制定20多部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夯实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基础。如今,“十四五”国控断面总数从1940个增加到了3641个,实现了十大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如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长江沿线各地腾退岸线达162公里,滩岸复绿达1225万平方米,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保持Ⅱ类水体。沿江11个省份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1年的46.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7%提高到50.5%;母亲河复苏行动中,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9.55.25

饮用水安全更有保障。“十三五”以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万多个问题的排查整治,有力提升涉及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的876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网9.9万公里。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直接投资约1.5万亿元,1200多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基本消除了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到2021年底,全国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总体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目标,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转变,尤其是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补齐短板、提高质效,不断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深入,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黄润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我国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 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我国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 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上如何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记者进行了采访。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这场硬仗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
  • 地方新闻
  • 时间:2024-03-28 14:14
  • 阅读:714
  • 强化“四大检察”拓展“五个维度”,南平筑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司法保护屏障
  • 强化“四大检察”拓展“五个维度”,南平筑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司法保护屏障
  • 三月的武夷山,碧水如镜,满目苍翠。青绿之间,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正确定位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角色,创新检察机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式方法,通过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和业务数据、专题专项、典型案例、诉源治理、品牌特色“四大检察”“五个维度”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下称环带)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筑牢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生态
  • 地方新闻
  • 时间:2024-03-28 14:13
  • 阅读:923
  •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持续推进“五水共治” 绘就秀美生态画卷
  •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持续推进“五水共治” 绘就秀美生态画卷
  •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获得2023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塘栖镇位于临平区西部,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11个社区,常住人口13万人。镇域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有大小河道76条,全长156.34公里,其中省级河道1条大运河、区级河道7条、镇级河道31条。近年来,塘栖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原则,结合塘栖水乡资源特色,以河道水质全面提升、污水零
  • 地方新闻
  • 来源:环境经济
  • 时间:2024-03-28 14:11
  • 阅读:537
  • 生  态 环 境 部 召 开 3 月 例 行 新 闻 发 布 会
  • 生 态 环 境 部 召 开 3 月 例 行 新 闻 发 布 会
  •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出席发布会,介绍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最新进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裴晓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
  • 政策时事
  • 来源:生态环境部
  • 时间:2024-03-28 14:08
  • 阅读:1927
  • 首达Ⅲ类水,常州武进太湖治理成绩亮眼
  • 首达Ⅲ类水,常州武进太湖治理成绩亮眼
  • 随着1月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相关内容的播出,去年以来,常州市武进区的太湖风光及太湖治理工作已经先后三次在央视亮相。 近日,2023年度武进区太湖治理“成绩单”出炉:太湖湖心区总磷、总氮同比下降21.9%、14%,首达Ⅲ类水标准;太湖西部区总磷、总氮同比下降16.9%、9.1%。频频出圈、成绩亮眼。去年,武进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高标准谋划,高效率突破,高质量推进,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全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
  • 时间:2024-01-24 14:50
  • 阅读:633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5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