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湿地
人工湿地对新兴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阅读:1910
iWater官方
发布于 2022-06-07 21:58
查看主页

人工湿地继承了湿地的水陆交汇处概念, 参与了人为因素, 由人工构筑而成.本文介绍的人工湿地是指在自然或半自然净化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 , 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的、且底部封闭, 并有选择性植入水生植被的水处理生态系统, 水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是主要目的。作为一种生态水处理方式, 人工湿地与传统水处理方式相比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少、耗能低, 且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等优点, 近年来被广泛用来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暴雨径流、富营养化水体等,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效率不高等不足, 限制了其应用。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日益提升,环境中各类新兴污染物质层出不穷,这些污染物往往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生化性能较差,常规污水处理难以去除。人工湿地微环境多样,研究人工湿地对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规律也是一个热点方向。

表 1 列举了一些潜流人工湿地对双酚 A和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等污染物的去除研究,都表现出很高的去除效率。人工湿地对有机磷杀虫剂、菊酣类杀虫剂、毒死婢、二嗪农、西马津、草甘膦等农药的去除效果分别为≈100%、95%-99%、83%-99%、68%-94%、20%-60%、75%-99%。可见人工湿地对去除新型污染物有很大的潜力。

QQ截图20220607215537.jpg

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受到人工湿地的构型、植物、水力停留时间、运行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Zhang等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双氯芬酸和咖啡因在湿地植物水葱中的代谢,发现双氯芬酸主要通过光降解去除,而咖啡因则是被植物大量吸收,且大量分布在茎叶中。

提高人工湿地对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是一个重要研究趋势, 解释人工湿地去除机理也很重要,是代谢分解还是被基质吸附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一。如果是吸附,则要防止长期运行之后基质二次污染问题。如果是代谢分解,还要检测其降解产物,解析降解途径。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  成水平,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湖泊科学,2019 

免责声明:本文由水生态环保网用户上传并发布,用于学习交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生态环保网立场或证实其内容有效性。 生态湿地
悄悄报个药学硕士,然后惊艳那些看不起你的人!
广告
相关推荐
太湖淤泥之“变”
技术干货 | 人工浮岛中,常用39种挺水植物净化能力对比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多重路径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探索内源污染治理新路径!生态清淤“试水”白洋淀

首页

分类

购物车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