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南京所所长刘国才:深刻把握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的核心要义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时间:2023-07-26 09:42
  • 阅读:801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长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水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通过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推动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科学完善、流域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考核工作的核心,《评分细则》聚焦长江流域突出问题,兼顾各地差异,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旨在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转变,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各地履行水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树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绩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指标体系生动诠释系统治理理念

长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为“少鱼”状态,根子在于栖息生境遭到破坏。太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频发,根子在于鱼类、浮游动物等关键种群受损,水生态系统失衡。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就是抓住了水生态问题的“牛鼻子”,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就是抓住了“症结”,核心指标与支撑指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这一有机整体。

基于此,《评分细则》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近200项指标中筛选出14项指标,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

其中,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包含鱼类物种数、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水华面积比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生植被覆盖度以及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等6项指标,表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旨在引导各地推动长江水生态逐步向好。水生境保护指标包含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以及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等4项指标,旨在引导地方遵循自然规律修复受损岸线、恢复基本生态功能,维护水体连通性,依法有序退出水生生物栖息地内的不当人类活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水环境保护指标包含综合营养状态、综合污染状况、汛期污染强度等3项指标,旨在引导地方加强污染防治,降低汛期污染强度,开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指标包含生态流量达标率1项指标,旨在引导地方保障河流生态流量、保持合理生态水位。

指标体系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在流域统一的工作逻辑和指标体系框架内,要充分考虑各考核水体的差异,针对当前最突出的水生态问题,抓住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权重,做到“一湖一策”“一河一策”。

流域统筹,分类评价。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建立统一的工作逻辑和指标体系框架,同一类水体的一级指标及权重在全流域内保持一致。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水体的水生态系统特征,按河流、湖泊、水库分类确定评价考核指标。比如长江干流(安徽)分布有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江豚,就需要纳入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这一指标,而黄浦江位于城市区域,不涉及水源涵养区和涉水自然保护地,则相关指标无需纳入。

问题导向,体现差异。比如,长江源头区“人—草—畜”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草场退化,适当加大水源涵养指标权重;上游地区 “人鱼争江”问题凸显,“三磷”排放影响较大,城乡面源污染严重,适当加大水体连通性、汛期污染强度指标权重;中下游地区长江干支流、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自然岸线和水生生物栖息地受损严重,部分地区面源污染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居高不下,适当加大自然岸线、汛期污染强度、水生植被、水华等指标权重。

指标体系科学引导地方开展保护修复

水生态考核不是搞“无人区”,不能与经济发展对立,要立足地方实际,引导地方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功能优先,突出自然。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方针,要求水生生物种群以自然恢复为主,避免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过度使用人工手段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比如由于水资源调配,部分湖泊水位长期偏高,破坏了水生植被正常生长的水文节律,水生植被退化严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水位调控,改善水生植被生长环境条件,促进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

立足实际,循序渐进。考虑地方实际,不追求“一步到位”,循序渐进推动工作。比如自然岸线率指天然未开发岸线或通过生态修复基本达到岸线生态功能的岸线,既突出了生态功能恢复,同时也把实现基本生态功能如各地人工修复的城市亲水岸线认定为自然岸线。水体连通性指标认为具备有效生态保护措施的闸坝可不计入,充分考虑了鱼类洄游通道恢复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主要从引导推动工作的角度提出要求。

指标体系充分衔接现有政策基础

指标体系有效衔接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力求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迫切性需求。

简便易行,可测可评。建立简便易行、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监测评价标准或方法的指标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比如水生生物指标监测优先选择地表水国省控站网点位以及开展生物监测的历史点位,水环境指标直接来源于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及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水生境指标监测则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调查评估等工作有效衔接,在业务成熟度、工作保障性、数据权威性等方面满足评估考核业务化要求。

工作统筹,政策协同。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比如鱼类、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指标完全来源于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水体连通性、生态流量、自然岸线等指标与水利部水电清理整治、生态流量保障、岸线利用管理等重点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做好部门间政策及标准规范的协同,有利于共同推进水生态考核机制建设。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探索性工作,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同时,长江流域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异质性大。指标体系后续还需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衡量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山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拧紧污水入河“阀门”
  • 山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拧紧污水入河“阀门”
  • 8月14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板桥广场绿荫浓郁,不少市民正在悠闲纳凉。紧邻广场的小清河,水清岸阔,波光粼粼。记者看到,在小清河岸边竖立着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入河排污口标识牌,上面显示着排污口类型、位置、编码、执行排放标准及责任主体、监督电话等信息。不远处的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处理后的尾水,每天有约40万立方米从这里排入小清河,成为小清河重要的补给水源。据了解,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入河排污口设置于1995年,当时管
  • 地方新闻
  • 来源:山东
  • 时间:2025-08-28 11:05
  • 阅读:895
  • 生态环境部:保卫碧水,美丽河湖在行动
  • 生态环境部:保卫碧水,美丽河湖在行动
  •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出席发布会,聚焦“保卫碧水,美丽河湖在行动”主题介绍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抓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认真落实习
  • 地方新闻
  • 时间:2025-08-28 11:02
  • 阅读:1027
  • 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
  • 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
  •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出席发布会,介绍打好碧水保卫战、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进展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现场水司司长:碧水保卫战是干出来的,是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治出来的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裴晓菲: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
  • 政策时事
  • 时间:2025-08-28 11:01
  • 阅读:1535
  • 《学好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 《学好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7月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
  • 政策时事
  • 时间:2025-08-28 10:59
  • 阅读:1527
  • 西藏拉萨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 西藏拉萨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 清晨的西藏拉萨,阳光铺洒在拉鲁湿地如镜的水面上。巡护员强巴一边仔细擦拭着观景栈道的扶手,一边注视着掠过芦苇丛的斑头雁和在水面嬉戏的棕头鸥。“水清、草绿、鸟儿多,空气也十分清新。”强巴说。今年7月,在津巴布韦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拉萨市被正式授牌为“国际湿地城市”,成为西藏首个“国际湿地城市”。拉鲁湿地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在维持拉萨市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氧气、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 地方新闻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8-11 15:28
  • 阅读:897
联系我们
上海舟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