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太湖淤泥之“变”

  • 内源整治
  • 来源:无锡日报
  • 时间:2022-06-15 20:59
  • 阅读:1717

日前
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工程正式启动
和以往进行的清淤工程相比
此轮清淤工程不仅体量浩大
清淤过程和淤泥处理都和以往有了变化
目前无锡正在加快探索
太湖清淤生态化、无害化道路
淤泥经环保处理后
既可成为园林绿化的肥料
也可成为生态的建筑材料
实现“变废为宝”
业内人士表示
随着更多高科技技术
在淤泥处置上的应用
淤泥将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
淤泥体量
1800万方
相当于9000个标准泳池
太湖生态清淤,是改善太湖水质的关键一环。位于太湖北岸的贡湖、梅梁湖、竺山湖等无锡湖域受季风、涌浪等因素影响,湖底易沉积淤泥,间接影响水质。
对湖底实施清淤工程,在使湖泊内源污染大幅减少的同时,也能够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据介绍,从2007年到2020年这13年间,无锡先后完成了太湖生态清淤第一轮(一期、二期)和第二轮一期工程,共清淤2700万立方米,占同时期环太湖周边城市清淤总量的70%。

“清淤需要讲究科学依据,不可能一次完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据业内人士介绍,如同牙齿需要定期清洁牙垢一样,湖底淤泥每5到10年就需要清理一次,清淤地点通过水下超声波探测确定,梅梁湖、贡湖、竺山湖和太湖西向沿岸部分区域一直是清淤的重点区域。
此次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工程在无锡历次清淤工程中,不仅总量最大,而且时间最长:清淤面积达80平方公里,清淤量总共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9000个长50米、宽20米、高2米的标准泳池),总投资36亿元。清淤时间将从2022年持续至2026年 。

清淤既讲智慧,也讲科学。据悉,湖底淤泥的厚度通常在0.8米左右,分为表层浮泥、中间过渡层和底层等三层,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因此清淤主要是清掉表层。如果过度清淤(清掉过渡层和底层)反而会对水生生态造成破坏。
所以,太湖清淤一般只处理表层的浮泥,厚度在0.3-0.5米之间。照此计算,此轮太湖生态清淤从湖底清出总氮、总磷、有机质等污染物近90万吨。
淤泥之变
太湖禁捕
鱼类增多消耗污染物加快
太湖生态清淤,2007年启动,15年间,持续从湖底清出的淤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是参与多轮生态清淤的主要工程单位。公司主要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倪守高对这几年淤泥的变化印象深刻。
倪守高说,最明显的是,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等人为污染物减少了,早年在进行湖底清淤时最多的是塑料袋、渔网、破布等生活垃圾,有时还有自行车轮胎、破鞋子、共享单车座垫等人为丢弃的物品,这些物品一多,经常堵塞湖底淤泥输送管线,影响清淤效率。

但这几年,人为污染物大大减少。倪守高分析称,一方面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提升改造,雨污分流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太湖流域禁捕减少了渔业活动,降低了生活垃圾和渔业作业垃圾的产生。
淤泥的成分也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污染物的氮、磷含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也和太湖禁捕相关,太湖禁捕后水中鱼类增多,污染物消耗加快,也改善了水质。
据统计数据,2021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磷浓度为0.061毫克/升,同比下降25.6%,总氮浓度为1.18毫克/升,同比下降4.8%,富营养化程度明显降低。
人为污染减少了,但清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倪守高说,现在的淤泥更加均匀,粘稠度更高,对后期处理技术要求也更高了。

淤泥转化
制作建材
分量轻隔音隔热效果较好
这次清淤清出的1800万立方米淤泥去向是哪里?
据悉,以往淤泥大规模采用自然固化堆放的方式,占地面积大,味道散发时间长,经济效益不高。
和以往不同,此轮清淤大量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到固化基地进行干化处理后,可用作道路工程填筑土、园林绿化用土及绿色建材等,实现“变废为宝”。
东方生态清淤技术团队经过十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条淤泥处置生态循环路径。根据淤泥成分、性质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3种用途:有肥力的浮泥可以用做园林绿化、蔬菜基地回填土;硬度高一些的可作为废弃鱼塘、矿坑修复土;稍硬的淤泥经过加工可制作成生态建材。
位于马山的太湖淤泥固淤中心一年可处理180万立方米淤泥,七成淤泥可制作成生态建材,这也是目前淤泥最具前景的转化。

“淤泥经高压机械脱水固化,再制成的免烧陶粒可以用做建筑墙面建材,相比石子等材料不但分量轻,而且隔音隔热效果好。另外免烧陶粒表面多孔,吸附性好,还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筑造步道、大堤等。”倪守高介绍,免烧陶粒的绿色环保属性还在于其“免烧”,相比传统页岩陶粒生产,可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淤泥处置成本相对很高,持续推进淤泥的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等“三化”道路需要进一步降低淤泥处置成本,助力处置成本和资源再利用之间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前,包括东方生态清淤技术团队在内的很多部门都在加强技术攻关,致力降成本、提质量,加快推进淤泥处置产品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太湖底泥的出路问题。
原标题:《太湖淤泥之“变”》

全部评论(0)
推荐阅读
  • 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有哪3个关键?
  • 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有哪3个关键?
  • 当前,由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与科研中心”)承担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心,正逐步由传统的水环境监测向包含水环境、水生生物和物理生境因子等在内的综合性水生态监测方向转变,对于更加准确地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做好水生态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监测与科研中心生态监测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秦祥朝。1、水环境
  • 更多技术
  • 来源:中国环境
  • 编辑:张丹整理
  • 时间:1686538623:
  • 阅读:1980
  • 水利部信息中心解读: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初探
  • 水利部信息中心解读: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初探
  • 数字孪生水网是建设国家水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孪生水网主要是聚焦水网跨流域跨区域等特点,以及联合调度等业务需求开展建设。数字孪生水网通过对物理水网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与物理水网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实现对物理水网的实时监控、联合调度、风险防范,进而提高国家水网智能化管理调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一、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总体框架数字孪生水网应按照“需求牵引、
  • 更多技术
  • 来源:水利部
  • 编辑: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建国
  • 时间:1686193066:
  • 阅读:2002
  • 不同污染的水体,该怎么选择水生植物?
  • 不同污染的水体,该怎么选择水生植物?
  •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陈琳,李晨光,李锋民,等.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原文于2022年发表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比了常见水生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能力,分析它们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因素,为水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1、净化氮、磷植物挺水植物对水中总氮去除率较高。其中有45%的挺水植物总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美人蕉、芦苇、芦竹的总氮去除率更是高达99.1%;沉水植物对氨氮的去除率
  • 水生植物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陈琳,等
  • 时间:1677829555:
  • 阅读:3844
  • 小微湿地的“窘境”与设计规范 || 标准规范
  • 小微湿地的“窘境”与设计规范 || 标准规范
  • 2022年第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563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位列世界第四位。所有湿地中,小微湿地(农村600m2、城市400m2以上)占比约1/4。可以说,小微湿地总盘子不小,但关注度一直不高,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才是关注热点。在乡村处处可见的小微湿地,长期饱受着水面萎缩、水质污染、利用无序等窘境,很大程度已经成为隐形消失的自然资产。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中国
  • 生态湿地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林夕成
  • 时间:1677829321:
  • 阅读:3417
  • 水生态修复中,恢复沉水植物为何至关重要?
  • 水生态修复中,恢复沉水植物为何至关重要?
  • 在水生态修复工作中,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是恢复沉水植物被广泛认为是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太多实践表明,有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水体大多清澈;缺少沉水植被的水体,则往往浑浊或长藻,水底荒漠化,甚至黑或臭。以浅水湖泊成功修复的典型——惠州西湖为例,通过恢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惠州西湖子湖南湖从以浮游植物为主导初级生产力的“藻型湖泊”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草型湖泊”,形成了稳定的食物网结构,透明度由30cm提高至150cm,水体总
  • 水生植物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张丹
  • 时间:1677736809:
  • 阅读:5550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5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