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水生植物,简单讲,就是水里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个水体中水生植物种类丰富,那么我们一般认为这个水体质量“好”,如云南草海湿地;如果水体中鲜有水生植物,反而是藻类生物占据优势,那么这个水体一般会被认为质量“差”,如湖泊水华。因此,水生植物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指示水体好坏的一个表征。

1、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吸收作用、协同作用和化感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627213930.jpg

图 水生植物的生态修复作用示意

1.1 物理作用

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状况是水生态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也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去污机制之一。水生植物可以降低土壤或水体表面的风速,有助于悬浮固体沉淀;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使植物有较大的水体接触面积,促使水体中的不溶性胶体被吸附沉降。此外,水生植物还可以为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水生态系统健康。

1.2 吸收作用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富营养化水域中的氮、磷,以供其生长发育,再通过植物收割去除,而使水体中氮磷物质降低。另外,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根部呼吸将氧释放到沉积物中,影响沉积物的化学特性,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减少沉积物中矿物质元素上翻,从而提高水体质量。

1.3 协同作用

水生植物群落为微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有助于微生物对污染水体中有机营养物质的降解。植物根系分泌促进嗜磷、氮细菌生长的物质,可以间接提高水体净化率。此外,水生植物生长可以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增加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水生植物之间的协同性和水生态修复的效果。多种植物协同作用还可以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长期稳定性。

1.4 化感作用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克制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与藻类之间对矿物质营养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其中,化感作用相较于竞争作用,是更主要的一种高等植物对藻类克制作用的机制。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从而对邻近其它植物(含微生物及其自身)生长发育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

2、影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的环境因素

2.1 光照

光照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必需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存活率和生长有重要影响。在水生态系统中,水体溶解物及悬浮颗粒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的光能。当水底光强不足射光的1%时,沉水植物就不能定居,当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光线不足而受到阻碍时,水生植物就不能生存。另外,光照还会直接影响水生植物释放化感作用,影响化感活力。因此,光照是影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的关键因子。

2.2 温度

水温对水生植物季节生长的影响很显著,决定植物的萌发和休眠。比如,温度会影响水生植物的代谢,不同温度下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明显差异。同时,水温变化会影响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高温或低温胁迫下,化感物质的抑制效应都会增强。

2.3 营养盐浓度

营养盐浓度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因子之一,也是对水生植物恢复的限制因子。通常情况下,贫营养水体或轻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缺乏会限制水生植物恢复。

3、展望

目前水生态修复的研究方法中,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成本低、能耗少、环境扰动小,但也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缺点,因此,必须根据被修复水体环境现状,采取多种方法相组合,在保证水体环境较好经济效益和较高美化环境价值的前提下,实现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协同作用、化感作用是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研究较多。在协同作用研究方面,要同时考虑水生植物的使用和管理水体,以及物种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水生植物间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水生态修复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徐洪文,卢妍.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3):413-416.

[2]张尚法,郑寨生,祝泽刚,等.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12:71-72.

[3]徐德兰,刘正文,雷泽湘,等.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4-19.


全部评论(0)
推荐阅读
  • 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有哪3个关键?
  • 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有哪3个关键?
  • 当前,由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与科研中心”)承担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心,正逐步由传统的水环境监测向包含水环境、水生生物和物理生境因子等在内的综合性水生态监测方向转变,对于更加准确地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做好水生态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水生态监测数据质量?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监测与科研中心生态监测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秦祥朝。1、水环境
  • 更多技术
  • 来源:中国环境
  • 编辑:张丹整理
  • 时间:1686538623:
  • 阅读:2588
  • 水利部信息中心解读: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初探
  • 水利部信息中心解读: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初探
  • 数字孪生水网是建设国家水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孪生水网主要是聚焦水网跨流域跨区域等特点,以及联合调度等业务需求开展建设。数字孪生水网通过对物理水网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与物理水网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实现对物理水网的实时监控、联合调度、风险防范,进而提高国家水网智能化管理调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一、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总体框架数字孪生水网应按照“需求牵引、
  • 更多技术
  • 来源:水利部
  • 编辑: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建国
  • 时间:1686193066:
  • 阅读:2552
  • 不同污染的水体,该怎么选择水生植物?
  • 不同污染的水体,该怎么选择水生植物?
  •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陈琳,李晨光,李锋民,等.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原文于2022年发表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比了常见水生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能力,分析它们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因素,为水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1、净化氮、磷植物挺水植物对水中总氮去除率较高。其中有45%的挺水植物总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美人蕉、芦苇、芦竹的总氮去除率更是高达99.1%;沉水植物对氨氮的去除率
  • 水生植物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陈琳,等
  • 时间:1677829555:
  • 阅读:5043
  • 小微湿地的“窘境”与设计规范 || 标准规范
  • 小微湿地的“窘境”与设计规范 || 标准规范
  • 2022年第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563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位列世界第四位。所有湿地中,小微湿地(农村600m2、城市400m2以上)占比约1/4。可以说,小微湿地总盘子不小,但关注度一直不高,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才是关注热点。在乡村处处可见的小微湿地,长期饱受着水面萎缩、水质污染、利用无序等窘境,很大程度已经成为隐形消失的自然资产。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中国
  • 生态湿地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林夕成
  • 时间:1677829321:
  • 阅读:4116
  • 水生态修复中,恢复沉水植物为何至关重要?
  • 水生态修复中,恢复沉水植物为何至关重要?
  • 在水生态修复工作中,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是恢复沉水植物被广泛认为是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太多实践表明,有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水体大多清澈;缺少沉水植被的水体,则往往浑浊或长藻,水底荒漠化,甚至黑或臭。以浅水湖泊成功修复的典型——惠州西湖为例,通过恢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惠州西湖子湖南湖从以浮游植物为主导初级生产力的“藻型湖泊”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草型湖泊”,形成了稳定的食物网结构,透明度由30cm提高至150cm,水体总
  • 水生植物
  • 来源:水生态环保网
  • 编辑:张丹
  • 时间:1677736809:
  • 阅读:6593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