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推动水质提档升级,吉安这样做!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
  • 时间:2023-09-06 10:55
  • 阅读:892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近日通报了全省1—7月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吉安市以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分别为3.0038、2.9653的好成绩居全省双第一。

今年来,吉安市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严守“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底线,深化治水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全面落实细查深剖找根源、精准施策治污染、科技赋能提效能等措施,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仗,推动全市水环境长制久清。

细查深剖找根源

吉安的水素来是江西最好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居全省双第一,2020年进入全国前30,也是江西唯一进入全国前30的设区市。

“现在,我市水质‘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加大,必须进一步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勇说,今年1—5月,吉安市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2.9904,居全省第一;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3.0822,从全省第一退到全省第二,首次出现了水质下降现象。

吉安市国考断面水质排名退位,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基于此,吉安市坚持眼睛向内找问题,安排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以下简称“专家团队”)对全市国考断面水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提交了水质分析报告。

“今年1—5月全市14个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的有9个,下降的有5个。”专家团队负责人周露露介绍,水质综合指数最高的国考断面分别为青原七姑岭3.7417、乐安洲上村3.7293、遂川江江口3.5716、通津3.5441、孤江江口3.5434。

究竟是什么污染因子变化导致部分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升高?

周露露分析,通过精准化排查溯源,今年1—5月,部分国考断面水质恶化原因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等因子变差。比如,青原七姑岭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变差24.67%。其中:化学需氧量变差129.55%,生化需氧量变差50%,高锰酸盐指数变差42.05%,总磷变差40.55%,溶解氧变差5.47%。

又如,乐安洲上村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变差8.75%。其中:生化需氧量变差300%,高锰酸盐指数变差29.41%,化学需氧量变差20.73%,溶解氧变差6.65%,总磷变差1.64%。

水污染问题在水里,其实根子在岸上。“影响国考断面水质恶化主要根源有:一是赣江支流沿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影响;二是汛期水流增大,受面源污染以及支流沿线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污影响;三是部分断面处在库区内或城区下游等人为活动较频繁区域,受周边环境影响,水质波动明显;四是部分支流水质自净能力降低。”周露露认为。

今年6—7月,吉安市对9个水质综合指数上升的国考断面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17个类别问题,目前均已按时序要求整治到位。

精准施策治污染

聚焦病灶开良方,精准施策治污染。针对部分国考断面污染因子问题,吉安市全面开展水污染物溯源排查,找准查实污染源头,建立问题台账,有的放矢、靶向发力,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一条条生态沟渠、一口口生态堰塘……如今已经遍布青原区赣江流域,连通着乡村大小水系。“别小瞧它们,作用可大!农业污水经过生态沟渠、堰塘的‘生态疗法’,年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以上、总氮排放量464.3千克、总磷排放量112.0千克。”青原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吉安市在大力推行“生态疗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覆盖农田面积达1315.94万亩,覆盖率达93.23%;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61%。

——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

五月的万安,赣江城区段,碧波荡漾,放流的渔船沿河缓缓行驶,志愿者将活蹦乱跳的鱼苗一筐筐倒入河中,当天放流鳙鱼等鱼苗1.346万尾。

为净化河道水体,吉安市持续实施渔业增殖放流行动,今年累计放流四大家鱼鱼苗2.6亿尾,极大丰富了赣江鱼类资源,增强了流域水质调节能力。

与此同时,吉安市以重点河段、敏感水域、交界水域为重点,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排查发现问题30个,已整改问题25个;推进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完成28个非法码头整治,全市651艘船舶均已配置生活污水处置(收集)装置。

——综合整治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经过提升改造的吉水城镇污水处理厂重新投入使用。“如今,进水COD、BOD分别为135.63毫克/升、72.52毫克/升,出水COD、BOD分别为9.63毫克/升、4.46毫克/升,实现达标排放。”吉水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目前,吉安市日处理生活污水规模达30.7万吨,出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年均削减总磷246.31吨。此外,吉安市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查赣江吉安段入河排污口872个,规范整治排口674个。

科技赋能提效能

输入网址,登陆,点击……电脑屏幕即刻弹出了全市27个已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国考省考断面分布示意图。如果还想深入了解,只需再将鼠标移放到每个断面的图标上,电脑屏幕则立马显示该断面的水质类别、水质指数、各污染因子数据等情况,一览无遗。

这样的工作流程,专家团队工作人员每天反复操作。“通过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实时掌握全市各个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排查解决水污染问题。”专家团队技术人员宋良平说。

宋良平所说的“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即是由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和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它由水质在线监控、在线分析、在线告警、在线溯源、在线调度、扩散分析、目标管控等子系统组成,具有水质监测预警、流域水质研判分析、流域水环境“一张图”综合展示等多种功能,实现对固定站点流域断面大数据科学管控、重污染水质结构细致分析、地表水污染预测预警、区域水污染容量测算,水污染防治效能得到提升。

吉安市依托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三级管控体系,打造“市级水质通报预警+县级情况反馈+团队现场反馈”的水环境闭环监管模式,推动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管理数据化、监测预警预报智能化、污染溯源排查常态化、风险隐患发现实时化、问题整改销号责任化,提高了水污染问题发现处置能力。

在强化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监管的同时,吉安市利用无人船搭载水质多参数分析仪的现代技术,采用连续流动消解分光光度法和连续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以走航监测的形式,推动水质监管触角向纵深延伸,从赣江干流拓展到支流,再从支流拓展到小河小溪,全面打通水环境监管“信息孤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水质监管网络,实现对水质监管全域覆盖。

据统计,今年1—7月,吉安市及时梳理分析全市27个国考省考断面在线监测数据,发布重点国考断面预警提示52次,督促断面所在地的责任单位开展溯源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整治问题82个,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2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6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0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6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