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09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权威期刊,并获得2 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破解多项技术难题

  面源污染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监测治理长期面临技术挑战。

  质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劼带领团队,针对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多、含量低、干扰物多等难点,在材料、技术和装备领域实现三重突破。

  “我们开发出具有分子识别与信号增强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同时捕获多类污染物。相比传统吸附剂,新材料稳定性提升5倍以上,显著提高了对污染物的传感性能。这种材料可实现对水体中的抗生素、农药残留等痕量污染物的高效富集与‘分子指纹’信号增强,可作为后续进行高灵敏传感分析的基础功能材料。”程劼说。

  在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方面,团队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实现了对3类9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烟碱类、苯并咪唑类)和3类10种抗生素(涵盖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的特异性识别与同步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纳克/毫升级(ng/mL),相当于在1毫升水中检测出十亿分之一克的污染物,且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多类多种污染物同时动态识别的难题,为实现实时预警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集成自动采样、预处理、传感分析等模块,监测系统实现连续180天无人值守稳定运行。系统运维成本降低70%,显著提升了监测效率。全自动设计使得系统可在河流、沟渠、养殖塘等复杂水文环境中稳定运行,耐受零下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防腐蚀设计更使其适用于高盐度水域。”程劼说。

  示范应用成效显著

  “传统监测方式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耗时费力。新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有效提高了监测效率。在海河流域的示范工程中,人力成本降低约60%,监测频次却提高了3倍。”程劼说。

  目前,该系统已在太湖、海河等流域投入示范应用,成效显著。

  通过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并结合GIS技术生成污染热力图,系统预警准确率超过90%。在太湖流域的试点中,系统成功捕捉到水体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的异常波动,为管理部门提供了精准的污染溯源依据。

  该系统的研发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在环境监测领域带来了科学范式的转变。

       “传统监测侧重于单一污染物的静态分析,而新系统通过多靶标动态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污染物的关联性分析。”程劼说。

  结合污染热力图,管理部门可精准定位污染高发区域,制定靶向治理措施。例如,该系统可助力农药残留超标源头的精准溯源,使相关部门可快速对周边农田进行重点监管,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量。

  在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不断应用于众多流域监测的基础上,团队制定了《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该规范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框架,填补了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面源污染智能监测领域的空白,而且推动了监测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程劼表示,下一步该系统将新增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检测功能,进一步拓宽监测范围。同时,系统有望应用于更多领域,在城市供水、饮用水源地等场景部署,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该系统还可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监测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助力绿色养殖。广东某对虾养殖基地已计划引入该系统,以控制抗生素残留,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该系统可动态评估修复效果,为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程劼说。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0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3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397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4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