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解民忧、定标准、明权责,台州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
  • 时间:2023-09-13 15:05
  • 阅读:953

全面排查、倒查源头、建设亲水生态景观……随着2022年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开展,台州市200多个问题排污口已被整治解决,市民们的“身边河”愈发清澈。

在“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思路的指导下,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动做到关注群众“烦心事”、统一排查标准、明晰责任主体,进而确定工作重点、提高工作质量、强化主体担当意识,回应群众对美好亲水环境期盼的“大民生”。

解民忧,排查整治有方向

“小区附近原来有1个排水口有污水流出,有时候附近永宁河有一小段河面都是黑色,很影响我们散步的心情。”

对于叶先生等台州市椒江区学府水岸小区1000多户小区居民来说,永宁河绿道本是他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然而,今年上半年,有居民在散步时,发现小区岸边排污口有污水渗出,不仅直接影响群众的休闲体验,还严重危害河道水质。

永宁河是台州市主城区的一条主要支流,是老百姓们的“身边河”。“我们要坚持从群众身边改起,优先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水外溢等问题整治好。”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局长洪昌直告诉中环报记者。据他介绍,永宁河周边城市开展强度大,入住的居民较多,存在汛期污染问题,被列入台州市最早开展排查的对象之一。

居民们看到的污水是怎么渗出来的?通过管网资料比对、管道机器人探测等手段,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学府水岸小区附近的入河雨水排放口进行了排查溯源,并对2个问题排污口涉及的管道进行了整改,确保污水不入河。

“现在区里帮我们解决了,我们沿着永宁河绿道散步的时候,看到清水绿波,心情更舒畅了。”叶先生表示。

及时整治,让永宁河变得更加清澈,离不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民生优先”原则的坚持。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督查专员潘芳芳说:“我们想最重要的是从群众立场出发去谋划工作、安排工作、落实工作,解决好居民的‘烦心事’。”

据悉,截至目前,台州市在入河排污口排查中已查清重点流域排污口6927个,其中问题排污口582个,并同步开展排查溯源工作,其中,年内计划完成整改320个,目前已整治解决200多个,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解决群众身边的这些“小事”。

定标准,排查工作更高效

台州市有村级以上河道近7900条、总长约12900公里,入河排污口数万个。面对如此“量大面广”的排查范围,如何保证排查工作质量?

“统招分签”值得一试。台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开启了“由地市一级统一招标、各县(市、区)分别与第三方签订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合同”的工作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台州市各类排污口差异性大,若依靠排查人员主观判断,可能影响排查的质量,不利于后期对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为此,台州市级制定了《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标准手册》《入河排污口抽查质检标准手册》等标准文件。

其中,《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标准手册》统一规定了排污口命名规则、排污口分类、排查时间、排污口照片要求等,从而为后期排污口监督管理打好基础。《入河排污口抽查质检标准手册》则明确了质检开展周期、成果提交程序、组织质检程序、质检标准、抽查质检报告要求。

此外,台州市开发了入河排查“掌上排口”数字化管理平台,力争排查标准、排查范围、排查时间、质量控制做到“四统一”,让排污口排查过程、信息档案、溯源情况全程留痕、一键可查。

明权责,各类主体勇担当

排污口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至关重要。

从明晰责任入手,台州市在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中逐一明确相关部门、属地政府等单位和企业(单位)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并成立工作专班,实时统筹协调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构建起覆盖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链条的责任体系。

在该责任体系下,排查整治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前些年知道这个口子有时候会有污水流出,但是到底哪里出来的?我们也不清楚。”街道工作人员徐伟无奈地表示。他所说的“口子”,是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和台州意得广场附近河道的雨水排放口。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溯源分析发现,这2家企业外部没有铺设生活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直接和内部雨水管道一起接入外部雨水管网,导致生活污水借道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对企业和商户的正常经营、居民出行消费造成一定影响。

在理清问题原因后,属地街道第一时间为2家企业铺设了一条生活污水三级管道并接入市政污水主管网,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对雨污混接的部分进行了整改,目前该城镇雨洪排污口已完成整治。

“在排查溯源后,污水的来源就很清楚了。对照市里的文件,大家的责任也都明明白白了,困扰了好些年的排污口流污水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徐伟说。社区负责人阮先生也很赞同:“权责明确后,大家都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等,这样一来,工作下来以后,不用催,大家也能主动安排起来,工作明显更加顺畅了。”

“排污口是治水工作的重要抓手。”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焕说,“我想只要把排污口管好、管到位了,群众期盼的‘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一定会早日到来。”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