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平原浅水湖泊生态保护路径探索——以苏州为例

  • 地方新闻
  • 时间:2023-10-17 10:33
  • 阅读:905

近年来,全国控源截污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河湖水质改善明显,但湖泊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逐步凸显。有研究表明,即使将外部入湖污染源全部截断,湖体底泥释放的营养物质也有可能引起湖泊富营养化。为从根本上推动湖泊生态系统改善,江苏省苏州市积极查找湖泊生态问题成因,力争通过打好“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组合拳,走出湖泊生态保护困境。

苏州湖泊生态问题及症结

湖泊富营养化尚未根本缓解。湖泊“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如太湖和阳澄湖,近年来虽然水质整体向好,但仍不稳定,暴发大面积蓝藻甚至引发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部分湖泊实施渔业养殖,对湖内水草、原生鱼类、底栖动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破坏,导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自然和人为因素叠加的过程,其主导进程是生源要素(生物体所需的元素,如氮、碳等)在集水区内的运动。当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湖泊自然调节能力,出现草型生态系统的退化,就会加速湖体磷内源释放,造成固磷能力减弱,打破草藻竞生的平衡。而大量生长的蓝藻通过生物泵取吸收底泥中的磷,并在衰亡后进行释放,进一步提高了湖体总磷浓度,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浅水湖泊底泥释放污染水质。苏州市湖泊基本为浅水型湖泊,底泥污染对湖体水质影响相对较大。太湖全年因底泥释放形成的氮、磷内源负荷约为外源氮、磷入湖量的1/4,湖泛易发湖区与污染底泥的分布密切相关。元荡部分区域底泥厚度达到1.98—2.33米,有机磷含量较高。当受到风浪扰动或底泥环境发生变化时,表层底泥中的溶解态污染物(如氮、磷和有机碳)就会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湖泊二次污染。根据前期的监测数据和调研发现,湖泊总磷浓度与水体浊度呈正关联的关系,特别是风浪扰动对湖体总磷影响极大。

湖泊重要生态空间受到侵占。一是湖泊缓冲带减少。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湖泊岸线被农业、工业生产占用,导致湖泊生态空间减少、功能降低。目前苏州市湖泊缓冲带划定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尚未建立湖泊沿岸绿色生态屏障,沿湖区域面源污染强度偏高。如澄湖45.8公里岸线利用率高达69.7%,西岸缓冲带植被严重缺失,造成大量面源污染直接入湖。二是湖泊水生植被退化。苏州市湖泊生态退化严重,如阳澄湖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较为单一匮乏,水生植被从东往西呈逐渐递减趋势,与水质变化趋势相符。

湖泊缺少清洁水源补给。苏州市湖泊均为平原湖泊,与水库、山区湖泊等封闭型湖库相比,入湖河流多,水质受入湖河流影响大。以澄湖、阳澄湖为例,澄湖6条主要入湖河道总磷浓度在0.07—0.11mg/L;阳澄湖西侧、北侧河道总磷平均浓度均值分别为0.1mg/L和0.08mg/L,均远高于湖体总磷Ⅲ类水质标准,成为湖体总磷输入的重要来源。引清洁水源入湖是改善湖泊水质、水生态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目前苏州市主要湖泊除太湖、阳澄湖、傀儡湖有引清工程外,其他湖泊均无“好水”补充,相关引调水工程对湖泊水文、水质的影响也未完全摸清,尚未系统建立以水质改善为导向的引调水机制,不利于湖泊水质和水生态改善。

苏州湖泊生态保护的路径

重建湖泊草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恢复工程是构建良好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阳澄湖实践表明,恢复区域水生植被覆盖度平均达到40%,水体透明度比恢复区域周边平均提高约30厘米、浊度降低约25%,恢复区域总磷浓度将比周边区域平均降低20%—40%。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善物理生境条件。科学研判重点湖泊底泥污染释放规律,有计划实施生态清淤;在关键水域布设透水生态围隔,以削减风浪扰动所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减少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二是构建水生植物群落。依据湖泊水深、沉积物理化性状等生境条件差异,合理调控水生植物种群组成。三是重塑健康的食物网。根据生物操纵原理,对鱼类、螺类、蚌类等处于不同营养级水平的水生动物群进行合理配置与调控,减少杂食性鱼类投放,增加河蚌、螺等滤食性的底栖生物,有效控制生物量。

实施湖泊生态缓冲带修复。从傀儡湖、阳澄湖保护的经验来看,傀儡湖沿湖区域全部建成了缓冲带,对周边面源的防控效果明显;阳澄湖主要通湖河道七浦塘入湖口湿地,约可削减总磷浓度0.02mg/L,效果明显。因此,建议按照“守”“退”“补”的原则,开展湖泊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作。一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生态缓冲带范围,明确管控要求,停止新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工程,并逐步退出已经存在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活动,减少对湖泊生态的不利影响。二是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缓冲带,形成湖泊沿岸生态屏障,有效拦截入湖面源污染。三是对生态功能受损的区域,在自然恢复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补齐生态短板,提升湖泊生态功能,提高自净能力。同时加快建设主要河道入湖口湿地,进一步削减总磷入湖负荷。

精准实施清水引流工程。科学实施清水引流工程,引好水入湖,能够直接改善湖体水质。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建立重点湖泊水资源与水环境、水生态响应关系模型,加强水文水量监测能力,精准分析清水引流工程对湖泊水质、水生态的影响。二是建立以水质改善为导向的调水机制,建设引清通道,引清水补充入湖,减少差水汇入。三是建立引清通道沿程水质考核机制,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实时开展水质监测预警,减少沿线污染汇入,确保清水入湖。

健全湖泊生态保护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蓝藻应急防控。建立健全蓝藻打捞分段包干制度,明确重点湖泊沿湖板块藻草防控责任,优化建设蓝藻打捞机动队伍。密切关注水情藻情变化,严格落实蓝藻预警监测日报制,对蓝藻发生、变化情况“早发现、早预警、早打捞、早处置”,严防蓝藻大面积暴发和水华发生。二是精准科学管理水产养殖。建立健全湖体及沿湖区域水产养殖管理机制,落实养殖尾水监测和排放报备制度,禁止超标尾水排放。三是推动建立湖泊生态评估制度。开展湖泊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开展湖体及主要通湖河道总磷遥感反演分析,评价和分析结果作为“一湖一策”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四是在“一湖一策”方案中,强化生境保护内容,加强生境保护项目建设,纳入治水工作总体评价系统,构建从水环境治理到水生态、水安全综合协同治理保护的新格局。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