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公安分局朝天派出所日前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河边钓鱼,钓到了一条有四只脚的“怪鱼”,疑似“娃娃鱼”。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仔细分辨,确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民警与相关部门沟通后,随即将其放归大自然。
朝天娃娃鱼和此前利州区“桃花水母”的出现,是广元水环境质量向好的最佳佐证。近年来,广元坚持系统治水、创新分级分类管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市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嘉陵江、白龙湖等6条主要河(湖)水质为优,19个国、省考核断面有10个断面水质达Ⅰ类,市城区栖凤湖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河湖案例,一江清水出广元成为常态。
家门口的东河清澈见底,让外省的朋友羡慕不已
“以前臭气熏天、坑坑洼洼,我们散步都是绕道走。现在河流治好了,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在绿色廊道上休闲散步,让人心旷神怡。我在朋友圈发的抖音,让内蒙古、安徽等外省的朋友看了羡慕不已。”10月12日下午,在旺苍县城旺月堤绿色廊道上散步的市民王发德对东河治理工程赞不绝口。
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虽然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嘉陵江一级支流东河、西河水质不稳定,个别时段出现波动。为此,市委、市政府将东河西河等小流域治理作为流域治理的样板工程推进,印发《东河流域水体保护工作方案》《西河流域水体治理工作方案》,聚焦城乡污水、垃圾、面源防控、生态修复等重点,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高质量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东河旺苍城区段以前有26个生活污水直排口,一到夏天,水体发臭发黑。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目前已整治生活污水直排口22个。同时,21个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站。东河水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东河广元出境水质首次实现年均达Ⅰ类。”旺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排水中心主任陈明说。
西河是一条跨绵阳、广元、剑阁三地的河流,全长307公里。其中:在剑阁境内有100公里,流经12个乡镇,是剑阁境内流域最长、沿河乡镇最多、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
“针对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剑阁县靶向实施西河流域综合整治。在建制镇全覆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投资1000余万元,在西河流域内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8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77个、配置各类垃圾收集设施1316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西河流域水质由Ⅲ类提升至Ⅱ类并持续向好。”剑阁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管理股负责人尤泳说。
广元牢固树立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标本兼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在全省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2176名河湖长头雁引领,动态清乱,3500余名河湖保洁员常态保洁水域岸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52.11%、94.93%,71%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用好“ABCD”精准管控机制,守牢水质优良率底线
如何精准管控水环境?广元创新对全市19个国、省考核断面实行ABCD分级分类精细管理、每月通报和动态预警。即:对水质已达Ⅰ类或改善向好的断面实行A类管理,由县区分管领导牵头,按照“以时保日、以日保月”的要求,常态管控促提升;对水质稳定达Ⅱ类的断面实行B类管理,由县区主要领导挂帅,精细管控稳水质;对水质年均达标、月均不稳定、浓度波动明显的断面实行C类管理,由市分管领导挂联督办,提级管控保优良;对月均水质不达标、多时段水质下降、年均降类的断面实行D类重点管理,由市级主要领导专项督办,统筹整治防降类,并对D类实行预警提示,有效改善各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域水质持续提升。
“实行ABCD分级分类精细管控,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重要抓手。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我们及时预警,属地政府精准施策,坚决守住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的底线。”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廷延道出了创新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的初衷。
“分类管理是水环境管理工作的晴雨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科科长吴杭周说。如,嘉陵江、南河、白龙江等河流因总磷、溶解氧等指标低浓度波动影响水质类别的断面,相关县区治源头、护岸线,防止了点源污染富集。青川县从严整改竹园工业园区污水问题,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插江卫子河、白龙河花石包两个省考断面专函预警后,属地县区制定攻坚整治方案,落实7大重点任务,推动流域突出问题解决。
今年七月,由于汛期农业面源地表径流影响,致使嘉陵江沙溪河断面水质降类被预警后,苍溪县从源头抓起,控源减排。采用“小型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一体化微动力(A2O)+太阳能微动力+人工湿地”等精细化治理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该站采用‘太阳能一体化微动力污水处理+小型人工湿地+生态沟’处理工艺,设计规模5立方米/每天,建设总投资15万元,运维成本为3000元/年,受益农户15户60人,此工艺净水程度高,稳定达80%以上,运维成本更低,基本运维电费才80元/年。”在新田聚居点污水处理站现场,苍溪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纪进介绍说。探索形成的适合山区实际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被纳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和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河流守护与“真金白银”挂钩,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护
秋后的嘉陵江和南河边,湛蓝的晴空印着碧绿的江河面,阵阵凉风吹来,泛起层层银波,随江流的方向望去,水天一色,没有尽头,风光令人沉醉。每当夕阳西下,在绿色廊道上,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市民有的漫步行走,有的小跑,有的在水边广场跳舞,有的打太极,一片和谐氛围与自然美景相映生辉。
如何维护“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持续优化水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确保一江清水出广元。”市委书记何树平掷地有声。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如何破解河湖治理保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问题?广元早在2018年就制定出台《广元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实现省、市、县流域生态补偿的无缝衔接,通过补偿激励措施,有力推动了水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如在东河、西河水环境质量考核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东河西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方案》,市财政筹集200万元水质考核资金,旺苍、苍溪、剑阁分别筹集100万元水质保证金,实行市级生态补偿。流域上下游各县区联结为利益共同体同舟共济,“对赌”治水护水,有效破解了“各扫门前雪”的问题。连续两年考核结果显示,西河铁炉寺国考断面、东河喻家咀省考断面和清泉乡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达标率 100%,优于《考核方案》的目标要求。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分别筹集的水质保证金不仅予以全额返还,而且同时根据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分别奖励资金 60万元、95万元、105万元。
“东河水清了、岸线绿了、空气清新了,翘壳和石斑头等土著鱼又回来了。”旺苍县张华镇宋水村七组村民董战先满怀喜悦地说。
近年来,广元联合省内10市(州)建立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获得的8000余万元流域生态补偿激励资金通过项目法和因素法全额用于流域治理重点任务。这不仅有力激发了各县区参与流域治理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河湖、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河湖越来越美,山青水绿的颜质越来越有“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