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首达Ⅲ类水,常州武进太湖治理成绩亮眼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
  • 时间:2024-01-24 14:50
  • 阅读:1265

随着1月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相关内容的播出,去年以来,常州市武进区的太湖风光及太湖治理工作已经先后三次在央视亮相。

image.png 

近日,2023年度武进区太湖治理“成绩单”出炉:太湖湖心区总磷、总氮同比下降 21.9%、14%,首达Ⅲ类水标准;太湖西部区总磷、总氮同比下降 16.9%、9.1%。

频频出圈、成绩亮眼。去年,武进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高标准谋划,高效率突破,高质量推进,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全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image.png 

“三个三”高标准谋划

坚持陆域、近岸带、湖泊立体推进“三位一体”

坚持工业、农业、生活面源污染防治“三驱并进”

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八个专项”高效率突破

2023年,武进区围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开展8个专项行动。截止去年12月底,武进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100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73个工程项目完成总投资35.9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

(一)涉磷企业整治专项行动

完成太湖(竺山湖)、滆湖总磷控制方案的编制;对30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523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各板块工业片区(集中区)更新改造完成年度任务;表面处理产业中心完成选址,开展前期工作;新型涂料产业园正在拆迁征地。

(二)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已经初步排出近阶段建设项目;完成1.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19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农药使用强度监测点45个、建设省级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1个、建设省级稻麦田杂草综合治理示范区1个,新建1个省级“五有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3个地膜残留监测点、1个地膜减量替代示范点;开展水稻、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还田率52%;推广“三新”技术模式,建成1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厕32座;完成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1处等。

(三)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阳湖生态净水厂开工建设,桩基施工完成约40%;完成武南第二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工程;武进区武南路调度管网工程完成年度任务7公里;建成2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约6.6平方公里;完成1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100公里城镇污水管网检测与修复;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50%;常州武高新工业污水处理(一期)项目基本完工。

(四)河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完成3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321个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73条劣Ⅴ类支流支浜整治;雅浦港生态缓冲区建设示范工程已完工;礼嘉镇、湟里镇完成小微湿地修复200亩;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完成30条,总长约90公里;雪堰镇幸福河湖建设工程等已经完工;完成15万方农村河道轮浚;国家级水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完成287个小微水体整治等。

(五)洮滆片区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

竺山湖生态清淤出泥150万方;滆湖生态清淤出泥305万方;完成滨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项目;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处,完成湿地修复515亩;新孟河下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滆湖“以渔控藻”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滆湖(武进)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2.38平方公里圩区清退任务等。

(六)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专项行动

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夹山)续建四期,工程库区建设基本完工;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三个中心均已进场施工;完成水葫芦机械化打捞设备采购,持续做好河道水葫芦打捞工作等。

(七)水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畅流活水闸站建筑物工程一期工程、大庆河枢纽、武南河立交枢纽等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八)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武进滆湖区域生态观测项目投入应用;西太湖蓝藻打捞和水生植物处置项目升级;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完成永安河应急防范工程建设和6条河道应急处置方案编制等。

“五个一”高质量推进

“一湖”为核,全力提升滆湖整体水质;

“一浜”为基,全面巩固支流支浜治理成效;

“一链”为要,加快建设环滆湖生态湿地链;

“一网”为本,全力推动污水管网建设并举;

“一带”为先,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

武进新一轮太湖治理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太湖水质稳中有升、实现“稳Ⅳ奔Ⅲ”,滆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

围绕这一目标,武进区将重点做好提升工业治污能力、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等工作,同步实施大中小微水体综合治理工程、近岸带工程、湖泊水体改善工程等,并探索形成科学引排体系、立体监测预警体系、有机废弃物处置体系,久久为功,创新方法,推动太湖生态持续向好。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2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4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0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6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