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浙江宁波发布生态环境领域助企惠企“20条”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
  • 时间:2025-04-11 11:02
  • 阅读:1399

环评的时间能不能再快些?企业填报的监测平台能不能少一些?环评第三方服务市场能不能有一个“白名单”……在浙江省宁波市,企业的这些诉求,如今都有了回应。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近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5年度宁波市生态环境系统助企惠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以“企业所需、环保所能”为核心,围绕提升审批服务质效、要素保障支撑、监管减负、增进生态服企水平四个方面,推出共计20条举措,帮助企业破除堵点、降低经营负担,并提升企业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水平。

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举措都是在此次全新“亮相”。

比如,为助力项目落地,《举措》就如何缩短环评时间、提升审批效能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规范。推广“评估小程序”应用,实现项目申报、研判、对接、评估、审查等全流程管控,倒逼环评单位提速提质,切实缩短评估时间;对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十二类建设项目,在企业自愿原则下,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区域内,建设项目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项目环评审批时,建设单位免于提交污染物总量来源说明,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从而实现“小总量免提交”。

对于企业关注度较高的涉企执法服务方面,《举措》第13条明确,将持续推进正面清单提质扩面,实行“预约点单”式帮扶和“有需必应”,引导绿色发展;强化“数字预警”,丰富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模式,积极构建基于物联感知的智慧执法监管体系;坚持“无事不扰”,加大执法检查统筹力度,推行“预告式”执法检查制度,不断规范执法检查行为。

为了做好自我监督和预警,宁波不少重点排污单位都建立了企业实验室,自行开展本单位污染物排放状况监测,但相关监测结果未被用为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和在多个平台重复填报的难题。《举措》第15、16条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并将结果用于信息公开,积极通过整合平台数据等措施,取消了3个市级填报系统(占市级平台的60%),以降低企业负担。

针对企业最关注的环境违法行为查处,近年来,该局始终坚持包容审慎环境违法处罚审查态度,推出和实施了生态环境领域学法积分抵扣罚款、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2种情形)和从轻、减轻处罚清单(18种情形)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减少和避免一般环境违法行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仅2024年就实施免于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案件300多件,为企业免于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金额3200多万元。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落实不予处罚和学法减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合理”的氛围,最大程度避免“小过重罚”,助企纾困。

2022年—2024年,宁波市已连续3年出台了生态环境部门助企纾困稳进提质工作政策,积极为市场主体发展破除障碍,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宁波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全力推进20条举措的落地、落实,并适时开展举措工作成效评估,积极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