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西辽河复苏背后的生态之变

  • 行业资讯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14 10:26
  • 阅读:1412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3日电(记者连振)西辽河,一条并不为太多人熟知的河流,它“死而复生”的故事值得慢慢讲述。

  数千年前,它大河浩荡,奔涌在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冲积出西辽河平原,孕育出璀璨的人类文明;也曾“万籁俱寂”,1998年后断流长达27年,流域生态形势严峻。经过多年保护治理,今年4月10日,它“起死回生”,长达403公里的干流实现全线过流。

1744597277785966.jpg

4月8日拍摄的西辽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我长期在内蒙古通辽市采访,经常听人提起西辽河。作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的辽河干流,西辽河约800里长。人们说,曾经的西辽河水面宽广,水产丰美,能载舟行船,能下网捕鱼。

  1998年,西辽河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此后,水退沙来。彼时,我前往西辽河,满眼是干涸的河道与大片的玉米地。西辽河长期没水,成了大家那些年的共识。

  在通辽市,灌溉用水成了难题。3200多万亩耕地化身“吞水巨兽”,灌溉用水只能依靠地下水资源。20多年过去,这里也形成了多个地下水超采区,“以水换粮”难以为继,生态危机亟待疏解。

  西辽河流域,也是科尔沁沙地主要分布地域。“一部通辽志,半部治沙史。”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早已向生态退化发起抗争。我每年春季赴通辽市各旗县市区采访,看到人们忙着治沙,忙着治河,忙着春耕。

  几十年的努力下,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显著好转。科尔沁沙地不断增绿,西辽河重现碧波。沙地里面湿地多,候鸟纷纷来做客。当前,科尔沁沙地治理正全速推进,曾经不稳定的沙化土地逐步向稳固的生态综合系统转变。

  随着河流日渐恢复,地下水超采难题得到缓解。2024年,通辽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900多万亩,与此同时,农业灌溉用水同比节约8.26亿立方米。作为粮食主产区,通辽市既要“端牢饭碗”,又要生态安全。

1744597047491145.jpg

2024年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沙地上绿意盎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西辽河的生态之变还在继续。自2020年起,水利部通过开展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实施春夏季生态补水,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调度成效显著。近几年来,“西辽河来水了”的消息年年传遍通辽市的大街小巷。

  2020年,西辽河水头行进至苏家堡枢纽下游32公里处;2021年,水头行进至苏家堡枢纽下游86公里处;2022年,水头最终推进至总办窝堡枢纽下游18公里处;2023年干流过水长度达135.15公里;2024年,在断流26年后,干流水头首次到达通辽城区;2025年,西辽河干流实现全线过流。

1744597244100685.jpg

这是在通辽市奈曼旗西孟家段村拍摄的西辽河干流(无人机照片,2022年8月17日摄)。新华社发王金摄

  从位于开鲁县的总办窝堡水利枢纽,到科尔沁左翼中旗教来河与西辽河交汇处,西辽河水自西向东奔流而下。沿途工程机械全程护航,及时疏浚,打通堵点,保障全线过流。我和同事们连续几天跟随水头一路行进,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淡黄色的河水沿河道蜿蜒前行。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四合村,有人乘船过河,有人撒网打鱼,那条“传说中的西辽河”如今得到了真实呈现。

  水来了,候鸟也来了。天鹅、鸿雁、白骨顶、白鹭,以前难得一见的鸟儿们在这个春天集中来到西辽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河湖湿地。它们或悠然戏水,或在浅滩觅食,为复苏的西辽河再增加几分灵动。

  西辽河是被人救活的,在将来,它也一定能造福两岸百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将持续上演。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