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绿色成绩单”——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连续3年营收超过2.2万亿元

                              参观者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观看环保产品。
                                                                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连续3年营收超过2.2万亿元,这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绿色成绩单”。

  2.2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50多倍,或者说是14亿多人每人手里攥着1500块钱的“环保红包”。这背后,是一场从政策到技术、从市场到社会的全方位绿色革命。

  曾经,生态环保产业总被贴上“公益性强、盈利性弱”的标签,企业干得热火朝天,却常常入不敷出。从“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出台,到“双碳”目标的提出,再到地方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生态环保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环保也不再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说政策是外力,那么技术便是内功。

  20年来,中国环保技术从跟跑到领跑,将绿色梦想变成了现实。

  2024年,中国环保技术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稳居全球第一。大气治理领域,煤电厂不再“烟囱冒黑烟”,如今95%以上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正加大力度进行减污降碳,空气更清新,蓝天白云成了朋友圈的常客,全国PM2.5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以下。水治理方面,地表水优良率突破9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接近99%,曾经的臭水沟如今成了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固废处理领域,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出口欧洲,“洋垃圾”被彻底拒之门外。

  技术的进步,让生态环保产业打开了“赚钱又环保”的双赢局面。

  随着技术突破,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版图也在迅速拓展。从央企带头冲锋,到民企活力爆棚,从资本市场热捧,到全民参与,生态环保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98家央企中有70多家投身环保,各地纷纷成立地方环保集团;生态环保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诸多企业从“小作坊”成长为“大兵团”;A股上市环保公司从86家增长到230家。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的环保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落地欧洲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这正是弯道超车的生动写照。

  环保所追求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得到保护并转化为金山银山,环保不再是任务,而是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中国上上下下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近年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未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将拔节生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产业力量。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1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3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399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6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