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海南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见证黑脸琵鹭 “纷至沓来”

  • 地方新闻
  • 来源:中国环境APP
  • 时间:2025-04-24 10:33
  • 阅读:1287

暮色时分,成群的黑脸琵鹭从红树林梢腾空而起。它们舒展着流线型的羽翼,黑色的飞羽与洁白的翎羽相互交错,在霞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在海南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已然成为黑脸琵鹭等众多鸟类的理想家园。数据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变化:2015年,黑脸琵鹭数量仅为34 只,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20只,近十年增长约4倍。鸟类总数也从2023年约5000只,增长到2024年约6000只,再到2025年约7000只。更令人欣喜的是,保护区已“上新”的鸟类种类有31种,栗树鸭、黑翅鸢、白腹鹞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此安家。

黑脸琵鹭(黄子峻摄)

黑脸琵鹭(陈开魁摄)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东方黑脸琵鹭保护区针对红树林开展了一系列修复工作。2020年,清理外来有害树种及补植乡土树种白骨壤12.8公顷;2022年,实施红树林补植补造18公顷;2023年,修复造林7.37公顷;2025年,又清理外来有害树种(拉关木)及补植乡土树种白骨壤33.9公顷。这些工作优化了红树林结构,增强了其生态功能,提升了生物多样性承载力。如今,红树林不仅为涉禽、游禽、猛禽等不同鸟类提供了栖息之所,还为水鸟打造了稳定的栖息与繁殖空间。

红树林的修复还带来了食物链资源的丰富化。拆除湿地内的全部养殖塘共850亩,恢复自然潮汐节律,重建底栖生物群落,贝类、小鱼虾等黑脸琵鹭主食资源量显著提升,为鸟类提供了充足食源。紫水鸡依赖湿地植物嫩芽生存,水雉偏好浮叶植物环境,如今,它们都能在保护区找到适宜的栖息环境与丰富的食物,这正是生态修复为不同鸟类带来的 “专属福利”。

红树林(赵茜摄)

红树林(卢刚摄)

与此同时,保护区还积极守护鸟类迁徙通道,对范围内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停运,消除鸟类直接碰撞风险,削减电磁干扰、消除低频噪声等次生干扰源,为鸟类迁徙保驾护航。在规范人为活动方面,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东方市人民政府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向四必村村民发放生态效益补贴资金,2024年度共发放189.6万元,惠及3158人,有效降低了村民赶海对鸟类觅食的干扰,实现了人鸟和谐共处。

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系统性价值,不仅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上,更在抵御自然灾害、净化环境、生态旅游和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内的红树林凭借防风消浪功能,大大降低了台风对海岸带的破坏,通过根系过滤污染物,净化了周边环境,提升了海岸带韧性。而修复后的湿地,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闲胜地,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成了开展自然教育的绝佳场所。

“爱鸟周”“湿地日”等自然教育活动在此定期举行,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生参与。保护区与海南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生境、湿地鸟类、红树林系统;工作人员走进湿地附近的中小学,通过现场宣讲、游戏等方式,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带入课堂,提升青少年的保护意识。此外,保护区还参与举办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与 14个国家的学员分享经验,深化国际间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

从一只黑脸琵鹭的救治,到整个鸟类群落的繁荣;从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南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故事,是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更是人类与自然携手共进的美好篇章。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1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4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0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6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