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2022年全国8000亿元水利建设投资,钱从哪来

  • 行业资讯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陈晨
  • 时间:2022-06-20 20:52
  • 阅读:1494

福建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雄安新区防洪治理、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等14项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青海蓄集峡、湖南毛俊、云南车马碧等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安排实施35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这背后,离不开资金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投资,钱从哪来?

“就今年来讲,全国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迫切需要落实‘两手发力’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多利用金融信贷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6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水利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一二三四”框架体系推进资金筹集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力量。魏山忠介绍,水利部构建“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锚定一个目标,即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两手发力”,即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严、管到位,同时善用、会用、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三管齐下”,充分用好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政策,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深化四项改革,即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改革、节水产业支持政策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专项债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我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九大领域,并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使用。

“水利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重点支持领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乔建华介绍,截至5月底,有1318个水利项目已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9亿元,增长184%。项目覆盖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各类水利工程,有9个地区落实的规模超过50亿元。此外,还有一大批水利项目已进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具备发行的条件,将尽快发行。

发挥金融支持的重要支撑作用

金融支持,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日前,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会议,加强银行、政府和水利企业、项目对接,共同推进加强金融支持服务水利工作,进一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与此同时,水利部持续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力度。水利部财务司司长杨昕宇透露,今年1—5月,国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共发放水利贷款1576亿元,贷款余额151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3%,重点支持重大水利工程、水资源配置、农村供水及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生态保护治理等领域,充分发挥金融信贷资金支持水利建设、稳定投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聚焦重大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重大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杨昕宇介绍,水利部协调有关金融机构给予优惠政策,3家银行重点支持了安徽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是紧盯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乡村振兴水利成果。通过银行贷款支持,江西、福建、云南等地省级层面统筹实施农村及城乡供水一体化,河北实施南水北调水置换地下水提升农村供水水平,宁夏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试点,安徽稳步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河南推动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设。三是推进灌区节水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国开行、农发行已重点支持宁夏贺兰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工程、湖北黄冈蕲水灌区新建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

近年来,贵州马岭、广东高陂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落地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项目库2021年年报》,截至去年底,水利领域累计入库项目450个、投资额3940亿元,累计签约落地水利建设项目329个、投资额2972亿元。

乔建华介绍,最近,水利部出台有关意见,聚焦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和智慧水利建设等六大领域,采取投资补助、合理定价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接下来,将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推动项目建立合理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支持水利PPP项目。建立健全水利PPP项目水价形成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运营,通过转让节约的水权获得合理收益。此外,还要强化服务监管,促进水利PPP项目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将水利列为盘活存量资产的重点领域。乔建华告诉记者,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长期大规模的建设形成了庞大的资产。这些水利资产总体看都是公益性的,但也有许多项目有一定经营收入,可以通过REITs方式盘活,扩大有效投资,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陈晨)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5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