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新安江:10年来,获拨生态补偿资金57亿元

  • 行业资讯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杨赛君
  • 时间:2022-07-01 13:10
  • 阅读:1196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2012年以来,皖浙两省加强沟通协商,实施三轮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10年来,中央及皖浙两省累计拨付补偿资金57亿元,有力支持改革试点,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10年达到皖浙两省协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

LOCAL16566455442276CJKWX7SOY.jpg

三轮试点为了什么?

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推动下,皖浙两省正式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流域水文特征和水质国考要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以P值(由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四项污染物指标和水质稳定系数、指标权重系数组成)为主要内容的补偿标准体系。

2012-2014年为第一轮试点,中央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皖浙两省每年分别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P≤1),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反之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安徽省。

2015-2017年为第二轮试点,突出“双提高”,提高资金补助标准,皖浙两省出资由1亿元提高至2亿元;提高水质考核标准,水质稳定系数由0.85提高至0.89。

2018-2020年为第三轮试点,中央财政统筹资金给予支持,皖浙两省每年各出资2亿元,考核标准较前两轮更高。 

在两省共同努力下,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三轮试点接续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新安江生态补偿仍在延续,皖浙两省正积极推动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推动将生态补偿工作提升至区域发展战略。

生态补偿做了什么?

安徽将新安江生态补偿和环境联防联控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内容。2020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专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下设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比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运作方式,由常务副省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财政等省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10年来,安徽各级财政部门累计投入206.95亿元,有力支持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与试点实施前相比,实现化肥使用量下降20%,农药使用量下降31.3%,高效低残留和生物农药使用率提高至90%。黄山市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站点96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累计建成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36个,形成覆盖新安江流域主要河段及重要节点的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流域水质连续动态监测和远程监控。

此外,黄山市充分挖掘生态、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精致农业。通过积极对接长三角消费升级大市场,统筹推进种养循环、农林牧业,培育壮大茶叶、徽菊、油茶、泉水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绿色特色农业发展工程成效明显,2022年一季度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近8亿元。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生态投入,构建社会化、多元化、长效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推动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转型升级,以专精特新基金为主的产业基金完成首期规模10亿元全额投放,其中5个投资项目完成IPO上市。用足用好亚行低息贷款,与国开行达成新安江综合治理融资战略协议,推动“十大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完成投资约41亿元。

安徽省财政出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以水质改善为导向的全过程资金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黄山市制定实施全国地级市首部有关专项政府规章《河湖长制规定》,出台《新安江流域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等超过70个流域制度管理文件,健全管理体系。

贡献“新安江方案”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10年来,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递增,制度效益凸显。

通过实施一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流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整体提升。黄山市建成城镇污水主干管网320公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森林面积达12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7.4%提高到82.9%,实现以“万亩林海”涵养“一江清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5%以上高位水平。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高质量清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

流域地区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业和新型工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2021年黄山市茶叶产值达40多亿元,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生态“含绿量”正逐渐变成发展“含金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试点工作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改革案例,亮相中央“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入选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写入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推广“新安江经验”,先后建立健全皖苏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全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联系省内省外,覆盖重点流域和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范本的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安江方案”。

据介绍,下一步,安徽将持续推广“新安江经验”,持续推深做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共同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机制共创、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产业共兴、基础共联、发展共享的新模式,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为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示范样板。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5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