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未来几年,太湖流域水环境将如何治理?热点问答

  • 行业资讯
  • 来源:上海发展改革
  • 作者:上海发展改革
  • 时间:2022-07-05 11:54
  • 阅读:1031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和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太湖流域保护治理,对于保障长江下游和长三角地区水安全及生态安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jpg


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总体方案》包括总体要求、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稳定在IV类及以上,22条主要入太湖河流的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浓度不高于现状并有所降低,淀山湖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等目标。

问:《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太湖治理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太湖治理指明了实际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和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2008年,国务院批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规划期至2020年,同步建立由我委牵头、有关部门和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以下简称“三省市”)参加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市对总体方案进行了修编。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染防治、蓝藻防控、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入湖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


进入新发展阶段,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承载了新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为持续做好新时代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21年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市多次赴太湖流域相关地市开展调研,分析研判重点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编制形成了新一轮《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经2021年12月24日召开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批复后,由我委会同五部门于2022年6月23日正式印发。


问:《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总体方案》提出,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为主线,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要素,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推进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谱写美丽太湖新篇章。


《总体方案》明确,到2025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减,滨湖湿地带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


到2035年,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入湖污染负荷与太湖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城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饮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水位得到保障,河湖生态缓冲带得到维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率先实现流域水环境治理现代化,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太湖,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5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