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全国水生态会议,为什么强调“亲民指标”?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张春燕
  • 时间:2022-07-15 12:52
  • 阅读:1856

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要深刻把握“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策略,“更加突出人民至上,努力提供更多优质水生态产品、创造更多更好亲水空间,让工作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直观感受上”。会议再次强调了水生态治理的好坏,不光在于水生态的数据标准,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即“亲民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解决突出水生态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大力保护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江大河,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集中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等群众身边突出水环境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亲民指标”首次出现是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要求,在强化防治基础上,水生态保护修复力争在“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5年规划结束后,要向社会“交账”,要告诉老百姓,哪些河里有鱼了,哪些河流能游泳了。《规划》专门设计的“亲民指标”,就是要让老百姓更加关注身边的水环境,让老百姓对水质变化更易感、易监督,从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提出“亲民指标”,不仅是治水思路和评价指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水生态治理是科学、系统工作,当然需要制定一整套目标体系,评判也需要一系列指标。但在公布和检验治水成效指标和数据的同时,如何让数据看得懂,水环境、水生态的质量改善怎么让群众感受得到,也要接受群众评判,从而引导更多人关注、支持和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分享治理后的成果。

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虽有明显改善,但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群众对身边的水体要求感受不到黑、臭,只是底线目标,水生态治理的成效要求从水体“质量”到水“生态”的转变,要有更高的标准,即河湖美丽健康、再现活力,让群众重拾记忆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浓浓乡愁。

“亲民指标”要让群众有获得感。要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等关系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战深入打好打赢。要把水生态治理放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中去谋划、推进与落实。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监督职责,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发现问题,分清责任,跟踪督办,把黑臭水体治理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治理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

“亲民指标”要让群众有参与感。在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评价和考核中,设计群众容易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加强宣传力度,宣传推广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公众参与。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打造对公众开放的美丽河湖平台,强化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执法,向社会发布违法行为典型案例,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探索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参与监管投诉的渠道,倡导群众参与到河湖日常管理与保护修复等各项工作中,提高群众对保护河湖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满意度。

“亲民指标”要让群众有幸福感。要更加突出“三水统筹”,着力推动水生态保护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的水生态产品,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需求。只有环境切实改善,群众才会真心拥护,从而理解、支持治水工作,维护好治水成效,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

水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攻坚战、持久战,朝着“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稳步前进。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张春燕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5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