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黄润秋调研河南: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 人物新闻
  • 来源:生态环境部
  • 时间:2021-12-28 15:22
  • 阅读:2653

12月24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调研,深入了解河南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24日一早,黄润秋首先来到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听取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及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运行情况汇报,而后又来到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专班办公室,看望慰问工作人员。他表示,“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齐心协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面向“十四五”新征程,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工作原则,助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黄润秋强调,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要更加深入一线,多走出机关大门,多走进群众中间,立足群众需要开展创新性工作,谋划实施新招实招,展现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能力与担当。

 

  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黄润秋来到穿黄水生态科研工作站,听取工程运行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介绍,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检测数据结果。他表示,南水北调是重大的国家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谋划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要加强水质定期监测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科学精准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防洪卫民,生态惠民,河南在黄河之畔建起绿色廊道长城。24日下午,黄润秋来到开封黄河堤防,了解黄河防洪工程生态化建设有关情况。黄润秋对河南省统筹防洪安全和群众生态需求,开展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实现治河与惠民的双赢是加强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加强生态廊道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发挥各段生态资源特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一条安全廊道、生态廊道、人文廊道。

  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改善秋冬季空气质量状况、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确保改造地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生态环境部10月以来派出189个监督帮扶工作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清洁取暖措施落实和群众温暖过冬情况开展调研排查。24日晚,黄润秋来到安阳市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慰问帮扶工作人员并随机入户察看取暖设备运行情况。黄润秋详细询问同志们的工作情况及安排,与大家亲切交谈。正值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黄润秋代表部领导班子,向所有奋战在清洁取暖保障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黄润秋强调,推进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有力回应民生关切,重点关注老年人家庭的取暖情况,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反馈,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家要注意健康和安全,落实好防疫要求,健康平安愉悦地迎来新的一年。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后的红旗渠银装素裹。25日一早,黄润秋赶赴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参观青年洞,学习感悟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润秋指出,半个世纪前,林县的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抠”出来一渠清水,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也形成了人水和谐、山清水秀的生态体系。要学习传承红旗渠精神, 以伟大精神支撑伟大事业,以科学系统谋划、敢拼敢想敢干的工作热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比对,摸清红旗渠水质变化规律,加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一渠清水绕太行。

  河南省副省长刘玉江陪同调研。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参加调研。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参加相关调研。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执法局,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郑州市政府、开封市及安阳市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相关调研。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6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7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