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政策时事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孙金龙 黄润秋
  • 时间:2022-09-02 08:58
  • 阅读:1222

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夯实生态环境科技基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面向生态环境科技前沿,聚焦影响环境质量关键科学问题,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科技攻关,在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重污染天气成因定量化精细化解析和精准预测预报、天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控预警、重金属污染地块安全处置、部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方面实现一批关键突破,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彰显了生态环境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

  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服务,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他强调,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生态环境部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行业企业治污需求和地方管理需要,创建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通过“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一事一议”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在京津冀及周边、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流域的107个城市派驻专家团队,为地方和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把脉问诊开药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协调共赢。

  整合生态环境科技资源,形成污染防治攻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生态环境部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坚持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新组织方式,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500多家优势单位,汇聚各领域近万名科研人员,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大兵团联合作战协同攻关模式,为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等贡献科技力量。近年来,我国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加强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构建全民参与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部坚持把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提升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面向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污染物防治、臭氧层保护、电磁辐射防护、危险废物管控、噪声防控等重点领域,创新科普方式方法、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形成人人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科技交流,为全球环境治理与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生态环境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奋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13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7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401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8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