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水生态环保网

水生态环保网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揭秘,各地侧重点是什么?

近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已经全部向社会公开。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性保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9年至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国务院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

  督察整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被督察对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有关要求,被督察对象通过省级党报、电视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人民群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开整改方案。2023年2月9日,江苏、内蒙古、西藏3省(区)公开整改方案。至此,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向社会公开。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围绕督察反馈意见研究确定整改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拉条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2164项,根据调度情况,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1275项,完成率近60%,其余整改任务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各地侧重点是什么?

梳理各地督察整改方案,可以看出各地正以督察为契机,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标对表督察整改要求,完善整改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各地也紧密结合实际,聚焦地区特点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的具体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深化能源革命,高水平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北京狠抓减量提质,推动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腾笼换鸟”,发展高精尖产业,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推广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

天津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转优,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聚焦生态环境安全,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明确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守护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以保护草原和森林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林长制,认真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全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全面加强冰川资源保护,深入落实高原湖泊保护,系统推进草原森林生态保护,确保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升到12.51%、50%;

云南编制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和“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

聚焦环境问题整治,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体现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短板问题,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解决“锰三角”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作为千年治黄主战场的河南,加快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深入开展黄河“清四乱”行动,综合采用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治理等方式,实现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应治皆治;

立足“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的河北,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进一步健全张家口首都“两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工作体系,不断深化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白洋淀全流域治理。

聚焦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注重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上海建设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深化完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启动示范区“智慧环保”平台建设;

广东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提升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江苏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深化“金环对话”机制,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整改方案已经落地,一个个整改目标、一条条整改措施体现了各地推进整改的坚定决心,也聚集着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推动具体落实、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各地应当以此为契机,确保按期限、高质量完成督察整改任务,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全部评论(0)
入驻EcoMall水商城
推荐阅读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可1分钟“揪出”
  •     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体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并同步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  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聚集体》《分析化学》《美国化学会材料快报》等国际
  • 行业资讯
  •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5-04-29 10:10
  • 阅读:1509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
  • 政策时事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4-29 10:06
  • 阅读:1512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上海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上海市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系统性探索,构建起“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利益协调”的治理框架,初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数智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隐蔽
  • 行业资讯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编辑:余敏江
  • 时间:2025-04-29 09:57
  • 阅读:1396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第20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
  •     2025年4月2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在苏州召开。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会议并讲话。    仲志余指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一要以需求为牵引,不断增加高质量
  • 近期会展
  • 来源:水利部
  • 时间:2025-04-29 09:37
  • 阅读:1283
联系我们
得善生态科技(上海)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技术中心楼422
邮箱:iwater@iwater18.com
Copyright 2026 iwater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生态环保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6575号-1
  QQ咨询

高老师 张老师

  咨询热线

130-6278-3986
(早9:00-晚6:00)

  微信咨询

扫码关注
点点租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